《朱子家训》有言:“守分安命,顺时听天。”
如今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时代,好多人被欲望牵着鼻子走,忙得晕头转向,却把初心和本分都丢了。
其实真正的智慧,是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,接受命运的安排,还能跟着时代变化灵活调整,听从天命指引。
做人最好的状态就是:守住本分、安于命运,顺应天时、遵循天理。
人的命运走向怎样,关键看坚守什么,就像农民种地,播下善因才能收获德果。
我们每个瞬间的言行,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播种。
那些关于坚韧、善良、智慧和勇气的选择,会像春天的苗子,在时间的滋养下长大,结出或甜或美的果实。
命运好不好,不全由外界决定,而是个人选择和努力的反映。
所以,想有好命,一生要守住三宝:守身、守位、守心。守住自己,才能长久。
01展开剩余89%为健康兜底,守身《黄帝内经·素问篇》有云:“形弱则精不足,精不足则生动衰,此生病之源也。”
圣人朱熹说过,身安则道隆。守身,就是守护生命根基、理想信念。
乾隆三十七年,朝廷决定编撰一部巨型的百科全书——《四库全书》。
纪晓岚作为总纂官,肩负这个浩大工程,其工作量之巨,压力之大,可想而知。
彼时,纪晓岚已步入中年,既要应对繁重的编纂任务,又要兼顾身体健康,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持久的精力。
面对长时间的伏案工作,纪晓岚渐渐感到体力不支,眼神昏花,思维也变得迟缓。
于是,他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,将养生与工作并重。
纪晓岚选择了一种特别有效的养生方式——散步百余步。
每日编完《四库全书》的一个卷册后,他都会抽出时间,在紫禁城的庭院中缓缓踱步,呼吸新鲜空气,让身心得到放松。
他发现,散步不仅有助于缓解疲劳,还能激发灵感,许多关于《四库全书》编纂的奇思妙想,便是在这漫步中悄然涌现。
后来,纪晓岚的散步习惯逐渐演变为每日必修的功课。
他不仅限于在宫中散步,还时常走出宫门,到京城附近的郊外踏青。
为了保持身体健康,纪晓岚也十分注重饮食调养。
他常食用一些有益于脑力和体力的食物,如核桃、芝麻等,并坚持每日以枸杞菊花茶代酒,既解编书之乏,又收明目之效。
在他的书房永远挂着“日出而做,日落而息”的古养生法则,每日上班、下岗,都时刻遵循着。
即使在编纂《四库全书》的紧要时期,他也坚持亥时初刻(晚九点)就寝,寅时末刻(早五点)起身。
这种作息规律暗合《黄帝内经》:“冬三月,早卧晚起”的四季养生法。
纪晓岚更在此基础上发展出“春诵夏弦,秋读冬藏”的读书养生之道,将学问修养与身体调养完美融合。
后来,在纪晓岚的精心调养下,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了活力,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。
最终,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,《四库全书》得以顺利编纂完成,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。
现实中,很多人忙于赚钱养家,因过度劳累、追逐名利而牺牲健康。可没了健康,一切都没有意义。
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”
守身,守的是一种精神,一种为理想信念的坚持。
人把健康放首位,没了它,再辉煌的事业也如昙花一现。
对中年人来说,身体机能下降,应重视健康,多多运动、饮食协调,为自己后半程的人生蓄力。
对年轻人老说,也别仗着身体好肆意挥霍,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用运动守护健康。
无论何时,为健康兜底,守好身体,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越走越稳,越走越精彩,去拥抱属于灿烂辉煌的未来。
02为职责兜底,守位《论语·为政篇》说过:“在其位,谋其政;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
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位上应该尽职尽责,不越权、不推诿、勇于担当,尊重自己的位置,为职责落实。
守位,就是守住岗位职责,原则底线。
天圣四年,范仲淹在泰州当知县。泰州靠着大海,一刮大风大浪涨潮,海堤就容易决口,土地还盐碱化。
范仲淹把这些问题都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立马组织物资和民工加固海堤。
这海堤一加固,海潮被挡住了,盐碱地又变回了肥沃的田地,老百姓可高兴了,对他是赞不绝口。
景祐二年,范仲淹调到苏州当知州。洪水一来,运河决堤,良田被淹,老百姓流离失所,到处都是饿死的人。
范仲淹果断行动,调运粮食赈济灾民,组织民夫疏通河道。
洪水退了之后,他还勘察河运、兴修水利,彻底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,让苏州成了鱼米之乡。
康定元年,范仲淹又去永兴军兼延州当知州。那时候西夏老是侵犯边境,搞得西北百姓苦不堪言。
范仲淹到任后,裁汰老弱士兵,起用能干的将领,整饬军纪,演练军阵。
在他的苦心经营下,永兴军武备充分,军纪严谨,西夏统治者被范仲淹的军威英名震慑住,好几年都不敢轻易来犯。
范仲淹不管走到哪儿当官,都敬责职守,造福一方,政绩斐然。
无论身处何地,担任何职,都要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、勇于担当,这才是为百姓谋福利,为国家保平安的一切屏障。
古人云:“仕宦而至将相,富贵而归故乡。”我们所追求的,绝非个人的荣华富贵,而是天下苍生的福祉。
当今社会,我们需要这种守位精神,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所尽着不同的职责,才能够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。
蜀汉丞相诸葛亮说过: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
将敬岗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职责兜底,才能够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,实现人生价值。
守位,简言之,就是在其位、谋其政、行其权、尽其责。像本色做人一样,按角色做事。
03为梦想兜底,守心《诫子书》中有言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诸葛亮告诫子孙:只有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,坚守初心,人前人后行事不丢根本,才能明确志向,实现远大梦想。
守心,就是守住初心使命,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砥砺前行。
特殊时期,杨绛和钱钟书先生遭遇诸多磨难。杨绛被剃成“阴阳头”,换做旁人,或许会觉得颜面扫地,可她却无比乐观。
即使遭受批斗、被人唾骂,她仍伏案翻译《堂吉诃德》。
钱钟书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劳动改造,杨绛不仅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,还要承受他因无法外出而产生的焦虑烦躁。
但她毫无怨言,默默陪伴,给予最大支持与鼓励。面对邻居质疑时,她淡然回应:“争辩无用,不如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上。”
这份清醒,正是守住自我初心的典范。
守住初心,是像竹子般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 的坚毅,是如陶渊明般 “采菊东篱下” 的从容,是似苏东坡般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豁达。
《孟子》里讲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
只有德行高尚、品格伟大的人,才始终不会偏失率真、淳朴的赤子之心。
守心,就是莫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《水浒传》中曾有句诗:“谁无暴风劲雨时,守得云开见月明。”
人这一生,只有始终坚守、不要放弃,才能等到乌云散开,眼见月明。
我们想要过得命好心安,就得做到:
守住身,不失其健康快乐,而没有了追求理想的本钱;
守住位,不玩忽职守、滥竽充数,遇到事情总想逃避责任;
守住心,莫为世俗声色犬马所诱惑,不为人前显摆所痴迷。
今生,愿我们都能为健康兜底,守身;为职责兜底,守位;为梦想兜底,守心。
在岁月长河中,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,让坚守成为我们最有力的本事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