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国庆长假来临,秋意渐浓,茶友们都与亲朋欢聚一堂了吗?
除了出游赏景、宅家休息之外,一场安静雅致的茶会,也是许多茶客假期必不可少的安排。
午后一方茶席间,茶香弥漫,众人围坐一起,闲话家常。
这份闲适,可是其他热闹的活动难以替代的。
村姑陈收到太多邀约,实在应付不过来,干脆一一婉拒,下次再约。
得了清静,干脆坐在案前,为自己泡上一杯茶,和各位茶友聊聊茶桌上的礼仪讲究。
图片
如此,也方便各位茶友,轻松应对接下来的茶局。
或许有人会觉得,喝茶嘛,随心就好,讲究太多反而显得生分。
其实不然。
礼仪不是束缚,不是冷冰冰的规矩,它更像是尊敬、真诚的具象化。
尤其是在这国庆、中秋双节同庆的时候,无论是作为主人设宴待客,还是作为客人受邀品茗,了解一些基本的茶礼,都能让这场相聚更显融洽。
下面,咱们便分别聊聊,身为主人与客人,在茶桌上各自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。
图片
《2》
先从茶桌的主人说起。
作为东道主,邀请客人来喝茶,自然是要让客人感觉被尊重,茶喝得舒心、舒适。
这份心意真要落到实处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在客人到来之前,准备工作先要做足。
首先,最基本的,就是将所有茶具都洗干净。
这不仅关乎卫生问题,更是对客人的尊重。
如果客人拿到的是沾着茶渍的杯子,即便茶叶再名贵,兴致也会大打折扣。
根据客人的情况,要准备好合适的茶叶和茶点。
如果客人中有年长的长辈,可以准备一些温和醇厚的茶,例如红茶、老白茶。
如果年轻朋友居多,茉莉花茶、新白茶、岩茶,或许会更受欢迎。
茶点不宜过于甜腻或重口味,否则会影响品茶。
最好选择一些清淡的坚果、苏打饼干或中式点心。
图片
客人到来时,按照以左为尊的传统,请长辈优先入座。
冲泡开始前,要当着客人的面,用沸水再次烫洗所有茶具,俗称“温杯烫盏”。
这么做,一是为了让客人喝得安心,二是正好可以利用碗底的余温来激发干茶的香气。
随后,将干茶投入盖碗轻摇出香后,可以请客人闻一闻干茶香。
当茶香随着热气升腾而起,众人的品茶兴致自然会被调动。
正式冲泡时,作为主人,所有的动作都要尽量优雅、稳妥。
注水、出汤、分汤,一套动作下来,追求流畅自然,不疾不徐。
泡茶待客,最忌手忙脚乱,弄得茶水四溅,有碍观瞻。
图片
斟茶时,一定记得“茶倒七分满”。
茶是热的,倒得太满,客人接过时容易烫手。
倒得太满的茶,也有赶客之意。
另外,为多位客人分汤时,要确保每一杯的茶汤的量都尽量均匀,不能厚此薄彼。
将茶奉给客人时,最好使用茶夹,或者将品茗杯放在一个杯托上,再双手递到客人面前。
一些细微的动作,有时更显体贴。
在喝茶过程中,若有新的客人加入,最好换一泡新的茶。
茶味明显变淡时,也应及时换茶,不要让客人喝无味的清水。
待客之道,总结下来,无非卫生、体贴、大方。
图片
《3》
身份转换,作为客人时,又该怎么做呢?
接受主人家的热情招待,讲究不卑不亢,彬彬有礼。
首先,赴约一定要准时。
入座时要注意长幼尊卑的顺序,可以等待主人安排座位,或让长辈先落座。
主人邀请闻香时,不要将头凑得太近,更不要对着盖碗呼气。
这样粗鲁的举动,既影响了茶香的散发,也很不卫生。
其实,将盖碗置于鼻下,掀开一小口,轻轻吸气,就能感受到茶香。
主人奉茶时,应该用双手接过,同时可以微微点头或直接表示感谢。
图片
品尝时,小口慢饮,让茶汤在口中稍作停留,仔细感受它的滋味与香气,然后咽下。
大口牛饮,可不是优雅的喝法,也会错过诸多品茶的乐趣。
无论是否懂茶,都可以对茶香、茶味,或是主人的冲泡手法,给予一定的赞赏。
一句“这茶真香”,对主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。
即便眼前的这泡茶不合胃口,也不要直接表示不满,这是基本的礼貌。
此外,既然来了茶局,就尽量放下手机,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品饮、交流中。
喝茶是媒介,相聚才是根本。
图片
《4》
说了这么多,其实,无论是东道主,还是应邀的客人,讲究的无非是一个“敬”字,尊敬。
主人尊敬客人,于是事事周到。
客人尊敬主人,于是言行得体。
一来一去,情谊就到了。
当然,若是亲近的家人、朋友,相处方式自然可以更放松、随意一些,不必拘泥于所有细节。
但若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,这些礼节就很有必要了。
喝茶,本就是一件修身养性的雅事。
这些礼仪,如同无形的丝线,将我们串在一起,让我们更紧密。
这个假期,希望这些礼节和细节,能为茶友们的美好回忆,再添几份风雅与真诚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