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晨,沪剧界传来噩耗,令人悲痛的消息席卷了整个艺术圈。7月25日晚,著名沪剧演员丁是娥的嫡传弟子朱俭不幸因病离世,年仅50岁的他正值艺术生涯的巅峰期,其突然的辞世让许多戏曲爱好者反复盯着手机屏幕,以确认这一令人心碎的消息。
回想他在社交平台上疯转的《一号机密》剧照,佝偻着背正在抄写机密文件的陈达炜,仿佛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的绝响。他在传统戏曲的边缘坚持了整整二十年,但最终未能迎来自己艺术道路的完美谢幕。
让人唏嘘不已的是,此前不久,他还在指导00后演员洪豆豆排练《碧落黄泉》的侧拍视频,那时他在现场展示时胸腔共鸣依旧浑厚,谁能想到这段录像竟成了他留给世人的最后印记。作为沪剧界的中坚力量,他的陨落使本已式微的地方剧种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承传者。
展开剩余58%原定于下月首演的现代戏《逆光》,在剧团官网的海报上,领衔主演朱俭的名字已悄然变为黑白。戏迷们注意到,他在微博上的最后点赞,是一条关于戏曲演员医保现状的讨论帖子。听说在过去两年里,他拒绝了一切商业演出,专心致力于整理沪剧非遗申报资料。在院团资料库中,数以万计的老唱腔录音中,有一半是他和学生们逐帧修复而成的成果。
去年白玉兰奖颁奖礼上,他婉拒了媒体采访,坦言自己最渴望听到的不是掌声,而是年轻观众在剧场中跟随哼唱的声音。如今,他培养的95后学员们纷纷在朋友圈中更换黑丝带头像,并配上他在《邓世昌》里常常重复的一句台词:“戏比天大,人得立着。”
初看到热搜时,我一度以为这是假消息。三年前,我在兰心大戏院欣赏了他的现场演出,谢幕时观众们把保温杯里的枸杞茶泼洒在台上,以此表达喝彩之情,他鞠了七次躬才离场。而现如今,剧院门口摆满了戏迷自发送来的栀子花,在上海如此潮湿的夏夜中,白色的花瓣也显得蔫了一样,仿佛映射着传统戏曲逐渐消逝的速度。而他那枚总是别在西装翻领的白玉兰徽章,今后只会在博物馆的展柜中静静地待着。
发布于:福建省配资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